1.本实用新型属于桥墩护舷技术领域,更具体地说,特别涉及一种桥墩防撞护舷。
背景技术:
2.护舷适用于重力式和敦式码头,作为桥墩护舷,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桥墩、船舶免遭损坏,在桥梁施工过程中,需要将护舷通过螺钉紧固在桥墩表面一起到防撞的作用,在护舷安装时,需要人工或者通过机器对护舷进行支撑,方便工作人员将螺钉钻入,人工支撑较为浪费人力,且护舷较重,搬抬支撑较为麻烦,机器支撑成本较高。
技术实现要素:
3.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,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墩防撞护舷,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护舷安装时,需要人工支撑方便螺钉打入,较为浪费人力,且护舷较重,搬抬支撑较为麻烦,机器支撑成本较高的问题。
4.本实用新型一种桥墩防撞护舷的目的与功效,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:
5.一种桥墩防撞护舷,包括防撞主体装置、距离调整机构、拉杆和控制机构;
6.所述防撞主体装置整体为梯形结构;所述距离调整机构数量设置为两组,距离调整机构固定安装在防撞主体装置内部;所述拉杆数量设置为两组,拉杆滑动安插在防撞主体装置内部,且拉杆一端与距离调整机构固定连接;所述控制机构底部与防撞主体装置固定连接,且控制机构一端与距离调整机构相连接;所述距离调整机构包括:固定连接柱和固定板;固定连接柱整体为圆管状结构,固定连接柱固定安装在防撞主体装置底部;固定板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,固定板一端与固定连接柱固定相接通。
7.进一步,所述防撞主体装置包括:防撞板、锁紧插孔、滑槽和插槽;防撞板整体为梯形结构,防撞板底部与固定连接柱和固定板固定连接;锁紧插孔开设在防撞板表面,螺钉穿过锁紧插孔将本装置与桥墩紧固连接在一起;滑槽固定开设在防撞板表面,拉杆一端滑动安插在滑槽内部;插槽整体为l形结构,插槽开设在防撞板表面,l形的插槽能够起到方便拉杆插入。
8.进一步,所述距离调整机构包括:丝杆、滑动板、带动板和拉绳;丝杆表面设置有螺纹,丝杆旋转安装在固定连接柱内部;滑动板为中部开设有螺纹孔的圆形结构,滑动板滑动安装在固定连接柱内部,滑动板与丝杆螺纹连接,丝杆旋转能够控制滑动板滑动的作用;带动板一端与滑动板固定连接,滑动板另外一端滑动插入到固定板内部;拉绳一端滑动插入到固定板内部并与滑动板固定连接,拉绳另外一端滑动穿过防撞板并与拉杆固定连接。
9.进一步,所述控制机构包括:固定箱和控制主杆;固定箱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,固定箱固定安装在防撞板表面,丝杆一端旋转插入到固定箱内部;控制主杆一端旋转插入到固定箱内部。
10.进一步,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:带动齿轮和齿轮带;带动齿轮数量设置为三组,带动齿轮固定安装在丝杆、控制主杆一端;齿轮带内侧与带动齿轮啮合连接,控制主杆可以通
过齿轮带带动两组丝杆同时进行转动。
11.与现有技术相比,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:
12.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置内部设置有防撞主体装置和拉杆,防撞主体装置一端开设有l形结凹槽,能够方便拉杆的插入,u形拉杆能够将两组防撞板组接在一起,不需要人工进行辅助支撑,方便省力,实用性强;通过在装置内部设置有距离调整机构和控制机构,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机构对两组防撞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控,安装方便,美观性好。
附图说明
13.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轴侧视结构示意图。
14.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仰视结构示意图。
15.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撞主体装置轴侧视结构示意图。
16.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距离控制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。
17.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。
18.图中,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:
19.1、防撞主体装置;101、防撞板;102、锁紧插孔;103、滑槽;104、插槽;2、距离控制机构;201、固定连接柱;202、固定板;203、丝杆;204、滑动板;205、带动板;206、拉绳;3、拉杆;4、控制机构;401、固定箱;402、控制主杆;403、带动齿轮;404、齿轮带。
具体实施方式
20.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。
21.实施例:
22.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:
23.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墩防撞护舷,包括防撞主体装置1、距离调整机构2、拉杆3和控制机构4;
24.防撞主体装置1整体为梯形结构;距离调整机构2数量设置为两组,距离调整机构2固定安装在防撞主体装置1内部;拉杆3数量设置为两组,拉杆3滑动安插在防撞主体装置1内部,且拉杆3一端与距离调整机构2固定连接;控制机构4底部与防撞主体装置1固定连接,且控制机构4一端与距离调整机构2相连接;距离调整机构2包括:固定连接柱201和固定板202;固定连接柱201整体为圆管状结构,固定连接柱201固定安装在防撞主体装置1底部;固定板202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,固定板202一端与固定连接柱201固定相接通。
25.如图3所示,防撞主体装置1包括:防撞板101、锁紧插孔102、滑槽103和插槽104;防撞板101整体为梯形结构,防撞板101底部与固定连接柱201和固定板202固定连接;锁紧插孔102开设在防撞板101表面,螺钉穿过锁紧插孔102将本装置与桥墩紧固连接在一起;滑槽103固定开设在防撞板101表面,拉杆3一端滑动安插在滑槽103内部;插槽104整体为l形结构,插槽104开设在防撞板101表面,l形的插槽104能够起到方便拉杆3插入。
26.如图4所示,距离调整机构2包括:丝杆203、滑动板204、带动板205和拉绳206;丝杆203表面设置有螺纹,丝杆203旋转安装在固定连接柱201内部;滑动板204为中部开设有螺纹孔的圆形结构,滑动板204滑动安装在固定连接柱201内部,滑动板204与丝杆203螺纹连接,丝杆203旋转能够控制滑动板204滑动的作用;带动板205一端与滑动板204固定连接,滑
动板204另外一端滑动插入到固定板202内部;拉绳206一端滑动插入到固定板202内部并与滑动板204固定连接,拉绳206另外一端滑动穿过防撞板101并与拉杆3固定连接。
27.如图5所示,控制机构4包括:固定箱401和控制主杆402;固定箱40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,固定箱401固定安装在防撞板101表面,丝杆203一端旋转插入到固定箱401内部;控制主杆402一端旋转插入到固定箱401内部。
28.如图5所示,控制机构4还包括:带动齿轮403和齿轮带404;带动齿轮403数量设置为三组,带动齿轮403固定安装在丝杆203、控制主杆402一端;齿轮带404内侧与带动齿轮403啮合连接,控制主杆402可以通过齿轮带404带动两组丝杆203同时进行转动。
29.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:
30.本实用新型中,在使用时,首先将最顶部一组防撞板101通过螺钉与桥墩固定连接在一起,然后将另外一组防撞板101一端的拉杆3对准上边一组防撞板101的插槽104内,由于插槽104为l形结构,可以方便拉杆3插入,拉杆3插入后会对下边一组防撞板101形成支撑,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费力支撑,工作人员还可以转动控制主杆402,控制主杆402表面的带动齿轮403会通过齿轮带404控制两组丝杆203同时进行旋转,丝杆203表面的螺纹会推动滑动板204、带动板205滑动,两组防撞板101通过拉绳206连接,滑动板204、带动板205滑动,能够方便工作控制两组防撞板101之间的距离,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将螺钉穿过锁紧插孔102将本装置与桥墩紧固连接在一起。
31.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,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