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特征:
1.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其特征在于,包括步骤:信号模拟源根据当前信道条件选取pn码,生成pn码序列作为接收机解调性能的测试信号,根据待测接收机的参数进行组帧、编码及调制输出;待测接收机对pn码序列进行解调、帧同步和译码,并截取译码后数据流中pn码数据,缓存在寄存器中作为初相,通过本地pn码生成器生成本地pn码序列;比对生成的本地pn码序列与接收到的pn码序列测试信号,统计误码率,测试接收机的解调性能,并在测试过程中,结合实时误码率和当前测试信号的实时信噪比,调整pn码型,选择不同的周期长度的pn码,保证解调性能测试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。2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信号模拟源根据当前信道的预估信噪比选择pn码,生成pn码序列测试信号,其中,pnn码的循环周期为2
n-1,n取值越大,pn码越接近随机数,测试出的解调性能越准确。3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译码后的数据流中包括pn码数据、数据帧的帧同步字、空闲帧,以及信道编码的校验位。4.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信噪比,利用矩估计方法对当前测试信号,进行信噪比估算,具体的:设接收机位同步环路输出信号为y
n
,m2和m4分别表示测试信号的二阶矩和四阶矩,采用时间平均替代测试信号的统计平均,表示如下:时间平均替代测试信号的统计平均,表示如下:m2m4估计器得到的当前信道条件的实时噪声条件下信噪比为:5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比对生成的本地pn码序列与接收到的pn码序列测试信号之前,接收到的pn码序列需经过延时寄存器调整时序后,再与本地pn码序列做比对,得出误码率。6.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其特征在于,所述结合实时误码率和当前测试信号的信噪比,调整pn码型,选择不同的周期长度的pn码,具体为:设置误码率门限值threshold1,判断误码率是否超出门限值threshold1,若误码率未超出门限值threshold1,则输出误码率;若误码率超出门限值threshold1,则进行复位本地pn码生成器,重新生成本地pn码序列;其次,设置pn码复位次数门限值threshold2,若pn码复位次数未超出门限值threshold2,则进行上述复位本地pn码生成器;若pn码复位次数超过门限值threshold2,则
根据实时信噪比,调整pn码型,选择不同的周期长度的pn码。7.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根据实时信噪比,调整pn码型,选择不同的周期长度的pn码,具体的:估算实时信噪比,信噪比越小,选择周期更短的pn码;信噪比越大,选择周期更长的pn码。8.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其特征在于:所述判决门限值threshold1和threshold2的设置如下:本地正确恢复pnn码需要n个bit的初相中都没有错误bit,在已知信噪比e
b
/n0的情况下,可由以下公式计算误比特率p
b
::接收机从数据流中截取n个bit作为生成pnn的初相中,这n个bit都正确的概率为:p
correct1
=(1-p
b
)
n
;在n个寄存器中填入初相,其中x
i
位置存在一个错误bit,且g
i
=0则输出的第一组n个数据中会存在1bit误码,误码率达到1/n;若此时对应的g
i
≠0,则错误bit传递后输出误码率很快会超过1/n,因此误码率的门限值threshold1需要满足:本地pn序列复位次数的门限值为threshold2,超出复位次数门限值仍未正确恢复pn序列的概率为:取p
wrong
=0.001,则可以根据当前信噪比和n的取值,计算得到threshold2的取值。
技术总结
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解调性能自适应测试方法,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。本发明包括步骤:信号模拟源生成pn码序列作为接收机解调性能的测试信号,根据待测接收机的参数进行组帧、编码及调制输出;待测接收机对pn码序列进行解调、帧同步和译码,并截取译码后数据流中pn码数据,缓存在寄存器中作为初相,通过本地pn码生成器生成本地pn码序列;比对生成的本地pn码序列与接收到的pn码序列测试信号,统计误码率,结合实时误码率和当前测试信号的实时信噪比,调整pn码型,选择不同的周期长度的pn码,保证解调性能测试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测量时延长、测量精度低、硬件实现复杂度高的问题。硬件实现复杂度高的问题。硬件实现复杂度高的问题。
技术研发人员:简熠 卢欧欣 刘田 熊达福
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: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
技术研发日:2023.06.30
技术公布日:2023/10/10